close
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APP程式越來越像咱們的私人助理小秘書,搭的士、網購買菜,現在更貼心的來了,有疑難雜症也能用APP程式請醫生!

用APP就能看病?叫醫生到家跟點披薩一樣方便!

圖片來源:COM SALUD Agencia de comunicación 樂威壯


蛤?有沒有搞錯,生病是要去掛號門診看醫生沒錯,但現在是醫生到你家裡去看你:這是在美國加州現在最紅的 APP程式「Heal」,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網,就能夠呼叫醫生出診。更棒的是,你可以自己選醫生,還是全年無休,早上 8 點到晚上 8 點,隨傳隨到!

在網路上,先把你目前的「症頭」描述一下,這平台會依照你的需求和病情對症下藥,在兩小時內派出適合的醫生,概念是效仿 Uber 叫車服務,目前在加州可火熱了,從南加州一路往北遍地開花,包括橘郡、聖地亞哥、舊金山和矽谷等地區都能夠享用「Heal」這種「叫醫生」服務。

APP 救命!醫生火速宅配到家看診

既然是要醫生到府服務,價格也不是太親民,單次出診費用 99 美元(約 3,200 元台幣)起。不過因為在美國沒有像台灣這麼便民的健保制度,在美國,看醫生和拿藥除非有醫療保險,要不然可是費用可是嚇死人。每次門診病人根據各自不同的保險負擔一定的 COPAY(按照保險規定每次看病的自付費用),一般在 20-40 美元之間。

男性功能障礙治療


但在地大物博的美國,生病有時候都急死了,要是沒住在那邊,真的無法體會什麼叫做美國時間!先前情提要一下:美國的醫療制度,看門診是需要預約的,基本上人每個有醫療保險的人會有個家庭醫生,通常生個小病,像是感冒、咳嗽等這些小病小痛,找你的家庭醫生就 OK 了,但如果發現有些比較嚴重的病症,或是特殊疾病,家庭醫生會迅速轉診給相關的專科醫生會診。

在美國,倘若交的醫療保險費用 Cover 的項目比較多,那就能夠跨過家庭醫生直接看專科,但如果是最基本的 HMO 病人,就得要經過家庭醫生轉診(轉診後也是重新預約,依照科別不同,有時專科的 copay 也會更高)

這就是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會抱怨的:轉診等到天荒地老。有時等轉看一個專科,甚至需要一兩個月時間。

當然,看到這裡你可能疑惑,那萬一真的很緊張的意外狀況怎辦呢?在在門診預約制度以外,大多診所也有 Walking 門診或 Urgent Care 門診,不需要預約,直接掛號看病,不過這種緊急價格,價格也是會讓你很激動,一兩百美金起跳跑不掉的。

哪來美國時間看醫生?醫界 Uber 加州正夯

是的,在美國要「看」到醫生,真的不太容易,花錢不打緊還得花上時間。實際點來說,假使你預約要看醫生,拖著疲累的病體,開車抵達門診,找停車位然後在診間候診,夯不啷噹半天就去了,對生病的人實在身心都很折騰。

就連不少本身是醫生的美國人,也很詬病這種不即時的醫療制度。而 Heal 的創辦人就是位年輕女醫生 Dr. Renee Dua。

她自己 7 個月大的兒子,有次發燒急診,卻足足等了快 8 小時才看到醫生。她內心不禁開始思考:都什麼年代了,科技如此進步,怎麼偏偏攸關人命的事,卻還得如此要關關難過關關過?

她因此創立了這個「Heal」APP 平台,靈感就來自於 Uber,透過 APP 程式,搜尋離你最近的醫生,最快能在 60 分鐘內抵達病患家中救急,她的先生也認同她的想法,開發出相關軟體程式。更重要的是,不到 5 個禮拜時間,Heal 登高一呼下,志同道合的醫生群還真不少,光在洛杉磯、橘郡這邊就有一百多位醫生願意加入這個「醫界 Uber」的出診醫療團隊。不只是提供到府治療的服務,Heal 還有結合遠端視訊問診的功能:簡單講,「破病」時不用出門看醫生,要嘛醫生來看你,不然打開你的手機和醫生視訊就好。

這平台問世不到半年時間,今年二月份已經募資 650 萬美金,吸引了包括高通執行董事長 Paul Jacobs、美國人才中介機構董事總經理 Jay Sures 還有藝人 Lionel Richi(他是八零年代唯一可與 Michael Jackson 相媲美的黑人創作男歌手)爭相成為「Heal」的股東。

趴趴走的醫生 HEAL 顛覆醫病關係

對病人來說,健康無價,這樣「叫醫生」的平台的確提供了方便、快速而且立即性的醫療治療服務,也吸引了許多醫生放棄在醫院或診所服務,選擇加入這種看起來相當有前瞻性的創新平台。

而在最實際的費用上面,對病人而言,除了方便之外,Heal 收取固定的出診費用,其實和去診所或醫院看病一次得支付的所有開銷,視個人醫療保險,相差並不遠。而對醫生來說,在寸土寸金房價又飆高的加州大城市,省去了租診間、護士等人事成本,基本上只要有網路、有車,醫生就能行醫。

當年古代醫生是一卡皮箱行醫遍天下,現在是一機就能救命看診,「Heal」平台蓬勃發展的速度超乎想像,也改變了美國醫病的關係。於是乎,這些便利的背後,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聲音。

過去美國的預約看診雖說麻煩,但是平均一個人看診時間,新病人約為 40 分鐘,如果是隨訪老病人是 20 分鐘,而且期間的一半時間要用於病人教育、預防諮詢。醫生因為不需要東奔西跑,因此能夠仔細問診,醫療品質相對有保障。

而醫界 Uber 醫生群,因為是隨傳隨到,舟車勞頓的時間壓力就落在醫生的身上了,看完 A 病人緊接著下個 B 病人又約了,醫生真的就變成了計程車司機,要飆車前往,交通時間肯定會壓縮會診時間。

醫界於是質疑,醫療品質難道不會打折扣嗎?這些時間成本,對於一個原本在醫院或在診所,一天原本能看診 10 位病患,Uber 醫生可能僅能診治 5 個,對於醫生的「產值」來說,是非常低效能的。

再者,美國醫界部份也擔心,這樣的初診服務會讓醫療城鄉差距落差加大,想想,當然是大城市需求大於偏遠地區,這會讓醫療資源分配更不均衡出現更大的斷層。這更衍生出另一個問題:醫療商品化!不少美國醫界就批評這會讓醫生淪為真的像計程車司機般,因為是固定的出診費用,因此拼「效率」拼「快」,會讓醫療品質和醫生的水準下滑,「Heal」的推出,在美國醫界的確掀起不少討論。

Heal 有沒有可能像 Uber 一樣,推行到全世界呢?估值 400 億美元的 Uber 透過智慧型手機網路連結,改變了全世界人類交通方式,而 Heal 在看到了病患在 Suffer 時急需看醫生的需求,要透過互聯網的創新科技試圖改變醫病關係。但畢竟看醫生這件事,各國健保制度不同,更牽涉到個人的隱私,短期內要在全球遍地開花需要克服更多問題。

只是 Heal 的推出,讓人們看到了更多智慧網路有著無限可能,改變既有生活模式。不過先別急著期待,在台灣的咱們,生病了還是乖乖去給醫生看唄!

※更多精采好文:
跟英國相比,台灣其實是病人的天堂
加拿大媽媽看診經驗談:住在台灣的你,真的要珍惜醫療資源
在英國,沒有那個荷包可以牙痛





提高女性性慾,促進女性高潮



女用增性凝露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方誌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