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問個很簡單的問題:許多歐美國家的人也到澳洲打工度假,他們國家的人或媒體會稱他們法勞、英勞、德勞、美勞嗎?

去打工度假當台勞?是我們眼界小,還是膽小?


"Fly as birds if you want to hold the world."

在台灣,總有人或媒體愛把出國打工度假的人稱做為「台勞」,也有些人覺得出國打工度假根本是浪費時間,因為終究還是要回來面對現實。

我不喜歡這種扭曲打工度假意義的說法。

簡單來說,打工度假(Working Holiday Visa)的本意就是讓旅行者在旅行期間,能合法工作並賺取旅費和生活費。但我們似乎比較注重能在這裡賺多少錢,然後再據此評斷「打工度假」的「有用沒有用」。

男性功能障礙治療


事實上,壯遊(Grand tour)的本意就是培養獨立,挑戰任何可能,學習各國不同的人文風景.....等。

一個正面有活力的事,為什麼會被扭曲價值和產生奇怪的衍生議題?為什麼有些長輩和親友會不支持與擔心?

問個很簡單的問題:許多歐美國家的人也到澳洲打工度假,他們國家的人或媒體會稱他們法勞、英勞、德勞、美勞嗎?他們有因為離開自己的國家 1-2 年而失去競爭力嗎?

是我們國人眼界太小?還是我們太膽小?

撇開歐美人天生獨立不說,就我所知,我們鄰近的韓國、日本媒體也不會拿打工度假來做文章和貶低其價值。我認識的韓國背包客,有些人是休學來打工度假,體驗人生後再回國繼續完成學業,然而韓國或日本的條件有比台灣差嗎?

我們的填鴨式教育沒有真正落實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。答案永遠只有圈和叉,還有四個選項的選擇題。沒有花時間教學生如何思考。台灣是個小島國,我們有值得驕傲的民主、言論自由、普及教育,可老實說,我們常常眼界也很小,思想還不更成熟,飛不出框架,卡在一個「競爭力致上」的思維時刻裡,卻也很容易因為挫折退縮。

我們的主流價值和社會期待,告訴你要「加油」、要有「好的工作」和收入、要有「好的歸宿」。但當「加油」、「好」的意義被扭曲和物化,就失去追求的精神了。

如果有一天,在這裡的人們,都可以不受指指點點,選擇自己想做的事,開心的生活不好嗎?

任何的選擇都不應該被評論。

※更多精采好文:
「打工留學有笑有淚,申請前應細讀以下說明書」──倫敦五年心得文
澳洲、信仰、女同志──不停地闖,我的打工度假之旅
別被「延畢」給束縛──從求學時期開始,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步調





提高女性性慾,促進女性高潮



女用增性凝露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方誌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