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景氣不好,不少老闆要員工「共體時艱」。然而,若只一味壓低成本,怎能永續經營?公司對員工不好,如何要求員工發自真心為公司賣命?

一味要員工共體時艱的企業  早晚會倒


近日,遠航爆發了勞資爭議。

遭解雇的遠航空服員製作了一支影片,闡述在職期間遭受的不合理待遇:如公司高層以「出公差」為名義,要求空服員為政治人物站台助選、陪長官吃飯、倒酒水;此外,影片也提及了遠航的飛安問題、員工住宿的會館安檢疑慮、薪資糾紛與違法解雇員工等各項問題。

對此,遠航高層當然也發表聲明,解釋資遣員工是因員工紀律不佳,並表示遠航重整經營不容易,近年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和宣傳造勢活動,主要都是為了增加公司知名度; 遠航董事長張綱維並「嚴正表示」:航空業屬於服務業,要求空服員進行接待服務工作,為活動來賓倒酒水並無任何不妥,況且還有提供公差費,批評空服員此舉純屬造謠抹黑,決意提出告訴。

綜覽遠航這起事件的相關新聞,我最有感觸的,大概是張董事長在記者會最後那句感嘆:「年輕空服員懂得不多,但殺傷力卻很強。」

男性功能障礙治療


不知為何,這句話令我想起去年六月,華航空服員的罷工遊行。當時亦有退役的資深空服員對媒體公開喊話,表示自己願意分文不取回來替華航復飛,連續工作 12 到 16 個小時都沒問題。暗指年輕人不能吃苦,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
難道年輕人真的都是草莓族,不夠吃苦耐勞,不能「共體時艱」?

空服員是許多女性心目中的夢幻職業之一,何以如今光環不再,空服員必須走上街頭,訴諸媒體抗議?

近年台灣航空業勞資糾紛頻傳,背後原因何在?

航空市場競爭激烈、業者多要員工「共體時艱」

這幾年,儘管世界經濟景氣普遍不佳,可全球觀光人數每年都在持續向上成長,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(UNWTO)調查,2016 年全球觀光人數成長 5%,近 12 億人次,其中又以亞太地區的觀光業成長最為迅速,中國觀光客人數更躍居世界第一。

觀光業的成長,也帶動了航空業的市場:近年來,越來越多廉價航空成立,參與競爭、分食天空這塊大餅;加上網路發達,只要有心搜索,航空公司的歷史、新聞與評價皆無所遁形,旅客多花點時間心思,搜尋各種機票比價網站,絕對有辦法找到多元、有利的選擇。

以台灣現今的航空市場來說,除了華航、長榮、華信、立榮、遠東這五家國籍航空,這幾年政府與民航局也大量開放中國的航空公司、廉價航空與外商航空進入台灣市場。有機會出國的旅客都會看到,桃園機場第一、第二航廈外,一共掛了多少航空公司的牌子──競爭激烈,可想而知。

航空公司競爭的不僅是客源,還有航點與航權。

由於競爭者眾,除了航點開拓不易(這也取決於本國與他國的外交經貿關係),在航權分配上,國籍航空也受到不少衝擊,其中一點就是被分配到許多深夜起降的紅眼班,導致機組員過勞與衍生而來的工時休時問題,也成為近年來台灣航空業的勞資爭議之一。

因為競爭激烈,攬客不易,國籍航空的上位者,都曾多次對員工強調「共體時艱」。

作為航空從業人員,我深知經營一間航空公司不容易。

航空業雖是高獲利產業,但相對來說,支出成本也極高:一架新機造價超過 1 億美元,中東航空主打的空中巴士 A380,每架造價更是高達 3.19 億美元。

無論購機或租機、維修保養、燃油耗材與人事費用,對航空公司來說,都是一筆巨額支出。其中,燃油又是最昂貴且無法節省的一項開支,至少有半數成本都花費在燃油上。也因此,世界經濟的好壞、國際油價的漲跌都會對航空公司的收益產生巨大影響。

既是競爭激烈又有巨額成本負擔,航空公司若想獲利,只能絞盡腦汁吸引客源,如設計各種行銷活動,或多方參與公開活動,提升公司知名度;再者,就是從其他項目開源節流,如人事成本(以符合法規的最低人力執行航班、不予升職調薪、刪除年節、績效獎金等福利制度)、機上服務相關成本(如向空廚訂購價格便宜的餐點、簡省服務流程與侍應用品等)、或將經濟艙座位劃分不同等級,訂定不同票價等。

當然最嚴重的問題,還是機體設備的維護與汰換。正因為一架新機造價高昂,不是每間航空公司都有充足的資金購買新機,只能努力維護保養既有資產,並做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(飛機即使不飛,待在停機坪裡,航空公司也要支付停留費)。

因此,遠航空服員在影片中所提及的機體設備老舊、零件多樣停產,確實是飛安隱憂之一,但航空公司為了營利,也只能繼續使用僅有的資源,能省則省,想辦法創造更多獲利。

然而,若只一味壓低成本,怎能永續經營?

這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──因為競爭激烈,航空公司不敢輕易調漲機票,有時還要祭出優惠吸引客源,在巨額成本壓力下,只能不斷壓榨員工的福利與權益,並盡可能簡省機上軟硬體設備的消耗支出,以謀取最大獲利。

可票價低廉未必就能永遠留住乘客,飛安紀錄、搭機經驗與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務好壞也是重要原因。

試想, 公司對員工不好,如何要求員工發自真心為公司賣命?航空公司簡省各項服務,又無力更新機隊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如何讓乘客回流?留不住員工也留不住客人,航空公司又怎麼可能真正獲利、永續經營?

我認為,以台灣航空業現況而言,政府與民航局不應放任市場自由競爭,而應想辦法制定規範,以確保國籍航空,至少擁有生存發展的空間,但若業者經營不善,政府也應該明確訂立退場或接管的機制,防範於未然──這不只是對勞資雙方的保障,也是飛安、社會經濟與國際形象的考量。

以復興航空為例,兩次空難的發生,不只復興付出代價,國家也付出了極高的社會成本去救援乘客,修復空難造成的損失與傷害──台灣的旅遊安全,更因此蒙上一層陰影。

及至復興因不堪虧損,無預警宣布倒閉,如果民航局此前曾適時監督介入,是否能提早發現不對勁之處?或是想辦法援助復興航空?復興航空倒閉,不只底下員工失去生計,旅客與國內離島運輸也受到極大影響,與復興有合作往來的旅行業者與廠商也是受害者之一,這些財務與精神上的損失,無論對個人、對公司、對政府、乃至於社會經濟都產生嚴重影響。

我認為,這兩年來,航空業頻傳的勞資糾紛,正是一個警鐘,提醒政府應該正視並積極處理這項問題。





提高女性性慾,促進女性高潮



女用增性凝露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方誌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